PERSONNEL NEWS
新闻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重要回信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群体中引发热议

2025-10-05 浏览次数:1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重要回信在教育战线引发强烈反响。这封饱含深情的回信,不仅是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特岗教师的亲切关怀与殷切期望,更如同一股暖流,滋润着全国广大教师的心田。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全体教师第一时间学习回信精神,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为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中医药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特岗教师在艰苦环境中坚守教育一线的精神令人动容,他们的故事正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诠释。”全国先进工作者、药学院段金廒教授感慨道,“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我深为认同和感慨自己从事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的经历——无论是学生的第一次见面、第一堂课,都会用心用情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增强学生学习中医药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认同感,帮助将人生观价值观与奉献中医药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实验室条件建设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也都会悉心指导辅导,提高学生们承担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亦或是研究生方案的制定、毕业生学位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也都会尽心尽力不辞辛苦的挑灯夜战。这一切都是努力“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同学”的具体实践,体悟教育的本质就是用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同时,我始终教导学生,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要把“学术研究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个人追求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把“家国情怀”融入科学研究与中药资源产业的创新发展中,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问做进人民心坎里。

         “特岗教师用青春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而我们中医药高校教师则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瑰宝的重任。”针灸推拿学院倪光夏教授表示,“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中医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针灸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金名片’,不仅要让学生们精通深厚的中医理论、掌握过硬的针灸技术,更要通过课程思政让他们理解‘悬壶济世’的文化内涵。我们要让学生更多参与临床跟诊和义诊志愿服务,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为既有精湛技艺又有社会责任的中医药传播者。”

         “总书记在回信中特别提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青年教师段嘉伦说,“作为中医药院校的科研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强国不仅需要培养‘会治病’的医生,更需要培育‘懂创新’的研究者。今后,我将把实验室作为育人主阵地,带领学生深入药材产地调研,在田间地头讲解‘道地药材’的奥秘,在科研攻关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为中医药事业输送既懂传统理论又具现代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读完总书记的回信,我更加坚定了扎根教育一线的决心。”医学院党委副书记、专职辅导员郁祥说,“作为一名一线学生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我将把回信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中,通过‘中医经典诵读’‘岐黄文化体验’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通过‘学业帮扶’‘心理疏导’等暖心举措,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这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中医药高等院校,我们要以回信精神为行动纲领,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一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仁心仁术的中医药人才。”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人孙东东表示,学校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契机,全面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将中医药文化精髓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打造一批具有“中医味”“中国心”的精品课程;二是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临床实践基地”等平台,培养既有深厚学术造诣又有高尚师德师风的“大先生”;三是优化“中医药+乡村振兴”服务模式,组织师生深入基层开展义诊、科普和科技帮扶,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大教师一致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贡献中医药智慧和力量。